源自演化生物學的概念,生物學家常用雄孔雀的尾巴來說明這個概念。數(shù)百年間,雄孔雀的尾巴越來越華麗,原因很簡單:雌孔雀喜歡大尾巴的雄孔雀。
這在最初是有道理的。華麗的尾巴代表雄孔雀身體強健,懂得照顧好自己。因此,尾巴華麗的雄孔雀有更多交配機會,能將這個特征傳給后代。因此,平均而言,第二代雄孔雀尾巴變大了。這最初有淘汰弱者的作用,但許多代之后,華麗尾巴成了強者的負擔。這樣的尾巴代價昂貴,生長及維持都很耗費營養(yǎng),而且很重,會降低主人的行動速度,讓主人較容易遭獵殺。發(fā)展過了某一點之后,盡管雄孔雀的尾巴日益變大,孔雀的數(shù)目卻開始下降。
康乃爾大學(Cornell)經(jīng)濟學家羅伯.法蘭克(Robert Frank)在他的著作《達爾文經(jīng)濟學》(The Darwin Economy)中指出,同樣的現(xiàn)象導致某種麋鹿絕種:牠們演化出過大的鹿角,結果經(jīng)??ㄔ谏值臉鋮怖?。演化理論學家指出,有些物種會走上「自毀」之路:如果不是人類認為這么美麗的物種滅絕太可惜,因此插手干預,孔雀很可能也已經(jīng)遭自然淘汰。
談到社會系統(tǒng),例如一家企業(yè),是如何出現(xiàn)類似的失控情況的?無疑地,人類有能力設計出不當?shù)恼T因,導致錯誤的選擇,危害企業(yè)的長期體質(zhì)。任何一位經(jīng)理人,只要有設計薪酬制度的經(jīng)驗,都會明白這一點;企業(yè)發(fā)出的獎金,常變成獎勵一些違反組織宗旨和價值觀的行為。當巨額獎金增強個別員工的名聲,而不是增進某種較難測量的整體價值感時,問題就會變得更嚴重。這個回饋環(huán)路越是自我增強,情況就越難改變。無論在自然或人為制度中,搭配錯誤不難辨識,也持續(xù)不了多久。比較險惡的情況是,衡量制度是否健全的指標起初有效,但隨著情況改變,逐漸過時而失效:沒有人告訴雌孔雀,選擇尾巴最華麗的雄孔雀為配偶,最終會危及孔雀這個物種的生存能力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指標可能會失效,甚至變得危險。